“意外·失控”

 

“意外·失控”— KU艺术中心开业展览

 

主办方:韩国KU艺术中心

策展人:冯博一

艺术家:程大鹏

时间:2007年5月

地点:北京环铁内酷房国际艺术城KU艺术中心 

 


“意外·失控”— KU艺术中心开业展览

 

主办方:韩国KU艺术中心

策展人:冯博一

艺术家:程大鹏

时间:2007年5月

地点:北京环铁内酷房国际艺术城KU艺术中心 



 

 

 

 

 

 

  

 

由韩国KU艺术中心主办,冯博一策划的“意外·失控”— KU艺术中心开业展览于2007年5月在北京KU艺术中心展厅开幕。共有16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是:爱国、艾可、艾未未、程大鹏、崔国泰、崔宪基、管怀宾、何云昌、江海、景柯文、李松松、马堡中、王华祥、王宁德、杨志超、张大力。

 

展览的主题规定为“意外·失控”的范围,其潜台词意味着“危机”的概念。中国正处于一个高歌猛进的“大跃进”式的现代化阶段,发展与变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现代化的影响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体现在认识论上对于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以及经济领域对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开发,这正是现代化得以滋生的土壤。当现代化以其动人的诱惑和无以复加的危险向我们呼啸走来时,它高高擎起的正是科学这面大旗。科学的价值观向我们保证,科学提供世界的真相,它是超文化的,没有阶级性、民族性,甚至也没有时代性。正是这种观念为文化的统一化提供了哲学基础。潜隐于中国现代化“大跃进”背后的“意外、失控”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亚洲在面对全球化的时候,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也有共同的期望和渴求,而这些都是在面对西方的冲击产生的。一方面对西方生活样式充满着期待;另一方面又需要一种温和的传统方式来“中和”西方的冲击力。那么,作为东方的亚洲,新的社会形态与意识是什么?是一种文化传统?还是一种东、西文化交织后的不伦不类?抑或是一种新的力量?其实亚洲不仅仅是所谓的儒家文化圈或者历史传统的简单联系,而是当下经济高速发展中诞生的某种新的富有阶层的共同性。同时一种大众文化为先导的新的亚洲意识也在形成之中,这种意识不是追求将亚洲西方化,而是追求一种新的本地化的后现代生活,这种生活一方面紧紧跟随时代的潮流,但又有自身的特色。它既不是西方,又不是传统,而是两种或更多地域文化的混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全球本土化”,也就是在全球化的结构中适应本土性的要求。所以这个新的富有的亚洲形象是面向未来的,充满了前倾的冲动,充满了对于新生活的渴求,而不是眷恋过去的荣光。日本、韩国的现代化有过这样的过程,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而艺术家创作的冲动是现实与艺术家内心的冲突,它检验艺术家原有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它潜伏在视觉形象的深处,成为精神的张力。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现实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冲击并颠覆着传统的理念和生活状态;几代人延续下来的古朴的生活方式所孕育的纯净平和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历史背景。冲突和压力是明显的:一方面人们渴望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有便捷的城市功能,有现代化程度颇高的消费享受;但另一方面,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产生的这一过程的种种问题和各种可能性,让不同的人群体会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性质、不同价值取向的失落,许多以前不曾料及的问题出现了。文化的多元性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形态都经历着某种“挤压”,古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伦理法则都在经受着强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严酷性在于,它悄悄地摧毁了包括信念在内的许多精神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思考,似乎我们都在面临着意外、失重,甚至失控的处境。

 

因此,这次展览是以韩国“KU艺术中心”现有的特殊场地空间为基本条件和前提,相对充分地实际利用该场地的人文环境、设施,将16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与展场整合并转化为这次展览的特殊性。其主题界定在对现代化的憧憬与忧思的矛盾、内心与生态的冲突、意外与失控的范围之内。展览试图通过这一主题的展开,以及16位中国活跃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观念、媒介及语言方式来表达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思考、判断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