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艺术家群展
艺术总监:托尼·布朗
展览组织:张一
出品人:程大鹏
主办单位:北京动物园 中央美院高精尖视觉艺术创新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展期:2018年12月22日-2019年1月18日
参展艺术家:
蔡雅玲 陈静 杜英奇 胡毅 罗幻 李展 李飞 李苑琛 李晓林 吕丽蓉 刘军 王世朋 唐钰涵 王戈 赵明
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1月18日,由北京动物园、中央美院高精尖视觉艺术创新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办的“明知山有虎”艺术家群展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美术馆展出。
不同于传统艺术在美术馆中的高高在上,“公共性”是当代艺术中的核心特点之一。北京动物园本身即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她本就是一座“博物馆”,是一座与观众更为亲近的博物馆。寓教于乐,科普、教育的意义是动物园的社会功能,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本着这样的理念,建筑师程大鹏和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将狮虎山内部改造,并将其运营为首个兽舍内的非营利艺术展览空间。近日,在几天闭馆布展之后狮虎山展厅重新向游人开放并带来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艺术展 “明知山有虎”。
观众与作品互动
展览艺术总监,国际著名艺术家托尼·布朗先生介绍(Tony Brown):
今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首次为中国各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们开设了当代雕塑高级研究班。作为教学团队的一员,我想提出一个在美术馆或博物馆的经典环境约束之外的项目。我知道Do建筑事务所最近重新设计了北京动物园的狮虎山兽舍,并将其改造成一个艺术展览空间,我想对于这个由成熟艺术家组成的班级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且非常有趣的机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空间的创始人程大鹏和中央美院雕塑系,他们和本课程的艺术家都非常支持这个想法。
展览现场
这个项目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对于艺术家学员来说,他们不得不与笼中的狮子和老虎分享他们的艺术空间,而对动物园的管理方来说他们要试图理解并适应艺术家的需要。幸运的是,由于参与的各方都很开放,狮子和老虎的生活受到尊重,动物园领导的慷慨满足了艺术家们的需要,他们肯花时间去理解、适应和支持艺术家的要求,使得这个奇思妙想成为可能。非常感谢参与的艺术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这个空间研究、制作了一组丰富的、独特的作品。与很多图解似的呈现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相比,这个展览的作品以非常多样化和有意义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在动物园中观看动物的经历和人与动物的关系。最让我欣喜的是看到观众们热情地与这些作品互动,老人、父母、孩子们,他们快乐地参与在作品中,观众与艺术品之间那种生动的关系不亚于兽笼里充满活力的动物们。与美术馆中高高在上、试图吸引观众们去膜拜的艺术展相比,这个展览仿佛躬下身子,真诚的向普通观众乘上的一盘盛宴。很显然,观众们毫不吝啬他们对这个展览的喜爱,或许不经意间这些富有启发的作品就在小观众们的脑海中种下了创造力的种子。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展览是非常成功的!
正如托尼· 布朗先生所说,动物园中的当代艺术实践面临多重的挑战。首先,提出方案并最终实施作品的过程是对艺术家创作权威性的挑战。如同接受一个崭新的材料,艺术家带着脱离美术馆古典语境的兴奋接纳狮虎山兽舍空间,策划者和参与者都对当代艺术的“公共性”怀抱预设和想象。很多艺术家从利用空间的具体特征,把动物园视作一个社会景观的符号,从特殊语境的角度出发创作。
胡毅的作品方案《呼吸》计划用特斯拉电能技术制造悬在展场上空的闪电效果,闪电的节奏由艺术家的呼吸声控制。艺术家的方案显示出对具体空间和语境的创作权威的控制。然而很快的,不管从动物保护角度还是对大规模观众群的公共安全考虑,艺术家的权威性都被质疑。在数次修改方案后,作品最终呈现为在半包围展厅内部的闪电投影和艺术家的呼吸音频。虽然与最初的理想方案大相径庭,但艺术家微弱的呼吸声含混在猛兽从钢化玻璃幕墙内传来的嘶吼和湍流的人群的聒噪声中,模糊了动物与人类、展览者与观看者的区别,好像呼应着玻璃幕墙上一团团为观看老虎而留下的哈气。
蔡雅玲的作品《黑屋子》用玻璃珠帘构成一个黑色的牢笼,观众可以轻易地进出,体会到牢笼内外的世界。从内部可以读到帘子上方的一行文字“我凝望、思念着远方的家乡…”-一行二战时集中营里留下的死去男孩的字句。把动物的处境和集中营的屠杀联系起来让人想到库切小说《伊丽莎白 ·康斯泰洛的八堂课》中对动物保护问题的辩论。黑色珠链晶莹剔透的光彩背后潜藏着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然而作品的沉重内涵在展出现场全无踪迹,这是一件最受孩子欢迎的作品,他们络绎不绝地冲进去,让珠帘与铃铛相撞的清脆调子成为展览的基调。艺术家的创作权威接受“公共性”检阅的同时也被带到更开放的可能中。
与典型的当代艺术作品考虑语境和具体场域相比,传统的架上艺术反而与公共环境更容易和谐相处。李展的作品《写生》把雕塑家的泥塑工作室搬到动物园中,在展厅内对动物现场写生。从雕塑家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难得的近距离观察模特的机会,对观众来说雕塑制作的材料、工具、工艺都充满新鲜感。一个典型的传统艺术语言被嵌入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出现了介于古典的、现代的,图示的和审美的多重层面之间的表达,皆大欢喜。
李苑琛的作品《肖申克的救赎》用一个挂在兽笼对面的灯箱向兽笼内投射出野外的一角,笼内真实的老虎和明显的幻象间产生了幽默的反差。无需解释,作品具有一目了然的表现力,它同时质问观众,笼中的老虎是否也像人类观众一样被这个幻象挑动了神经?人类对动物的绝对主宰和因此产生的愧疚心理能否自我救赎?正如这件作品介于动物、观众,动物园管理之间的关系,“明知山有虎”是一个针对都市语境的公共艺术实践,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社会景观之内,艺术家提供人与动物换位思考的想像。观众观看着兽笼中的老虎,也观看艺术家呈现出的人类对动物的“观看”。艺术家、动物园,观众都在对彼此的挑战和让步中接纳彼此,种种限制反而促成在互动关系中交流的自由,探讨人与动物共存的多种可能性。
明知山有虎当代艺术展”由中央美院高精尖视觉艺术创新中心及中央美院雕塑系联合举办的“理查·迪肯当代雕塑高级研究班”倾力推出。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面向雕塑学科的高、精、尖项目, 高研班由中央美院荣誉教授理查·迪肯先生领衔, 由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教授, 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著名艺术家吕品昌教授作为学术主持。本次艺术实践活动由国际著名艺术家托尼·布朗 (Tony Brown)先生担任导师带领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的雕塑专业青年教师、雕塑家为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展厅量身打造。
首都北京的“新视觉”建设是中央美院高精尖视觉艺术中心的核心任务。本次研究班的艺术实践理念是让学科创新与城市建设相互支持。依托于首都北京的资源优势举办展览活动,让艺术走进生活,让学科建设的创新成果反馈到社会。
点击下方链接,VR视角观看“明知山有虎”艺术家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