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创业家精神之路”——纪念国营第七一八厂落成暨开工六十周年展览
开展时间:2017年10月5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
策展人:程大鹏
本次展览着重展示了从1951年到1965年国营718厂内拍摄的珍贵老照片、文献资料、建厂时期仪器以及工人用品等珍贵展品。
展览内容: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尚属空白。基于各方面的需求,建设中国自己的无线电基础工业显得迫在眉睫。1951年,根据全国第一次电信工业会议的建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决定建立电子管厂和无线电零件厂并向国家提出申请,自此,开启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圆梦之路。
建厂项目的正式启动伴随很多细节的落实,是建厂项目实施的坚实脚印。德文班及技工班从1952年开始到1957年七一八厂开工为工厂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的翻译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建厂项目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众人以建设者和创业者的姿态为之后的土建动工及工厂开工马不停蹄的推进着项目的发展,是这些忘我劳动、无私贡献的职工造就了未来的联合厂。
工厂、德国专家及二建三方为了土建工程顺利进行而做了明确分工,使得项目于1956年年底顺利完工进入产品试制阶段,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和规模之大,在当时的建筑业之中是罕见的。在不具有相关经验和技术的当时,土建工程在三年内完工堪称奇迹,这是中德友谊的成果,是全体工厂工人领导、德国专家、建筑工人们一心向前、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
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从筹备到正式开工历经六个年头,在经历了无数大小颠簸之后,七一八厂终于以蓄势待发之姿伫立在众人面前,友谊牌商标产品扬帆起航。七一八厂的建设得到了德国政府、北京市委及各工业部门的大力帮助,工厂的全体工人、技术人员和项目参与者在建厂和试制过程中表现出了忘我的奉献精神,胜利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并将再接再厉,在为从根本改变我国当时的无线电工业落后状态而努力奋斗。
七一八厂的开工代表了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在新中国的起源,是中国工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七一八厂内生产的产品及发明仍影响着现代的工业发明创造,为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埋下了坚实的根基。
国营七一八厂的建成开工,是一个扬帆起航、万象更新的开始。
开工之后的国营七一八厂势如破竹,产品改标,和产品生产基本全部按照预期完成。在此期间工人们发明创造热情高涨,创造出了多种新型产品、工具及材料等,其中部分发明在现代都还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短短两年内,七一八厂完成了产品生产设计目标的同时,更是在无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产品从德标到苏标的过渡,这不仅体现了工厂工人们顽强拼搏的前进精神,更是众人无限潜力的象征。七一八厂在开工后乘风破浪,它的成果印证着中国电子工业的崛起,更是为未来的电子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众人齐心协力,以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引领着七一八厂走向辉煌。
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从1957年开工生产到1964年,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大而全面的联合厂管理体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多层管理不利于领导深入基层;难于经济核算和各种责任制落实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工厂的未来发展。因此,七一八厂于1964年4月1日正式撤销了联合厂建制,原七一八厂拆分为七九七厂(一分厂)、七一八厂(二分厂)、七九八厂(三分厂)、七〇六厂(四分厂)、七五一厂(五分厂)和七〇七厂(六分厂)以及两个服务性机构(八〇二库及公用事业管理处)独立经营。
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从1952年筹建到1964年撤销,历时十二年。十二年来,全厂职工为建设工厂、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财富,同时也在中国工业史上以辉煌的成果展现了国营七一八联合厂贯彻始终的创业家精神。